A
公开
保团发〔2021〕31号
共青团保山市委关于政协保山市
四届六次会议第0149号提案答复的函
钱波、杨子芹、张英、皇文兵、郑晓海、段云燕、杨家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的建议的提案(014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以来,全市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系统谋划推进各项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资金80.83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10个,集中安置建档立卡搬迁群众15237户66122人、分散安置建档立卡搬迁群众1438户6047人。截止2020年6月底,全市16675户72169人建档立卡搬迁任务已全部搬迁入住,并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进入到做好后续扶持为主的新阶段,面对搬迁青少年群体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各职责部门主动出击,积极化解,在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配套设施建设、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化解搬迁青少年群体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
一、完善自治组织体系,提升安置点服务管理能力。全市2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要采取纳入搬迁前原有自治组织体系的方式安置,分布于5个县(市、区)58个乡(镇、街道)184个村(社区)。围绕完善安置点自治组织体系的目标,加强对基层的督促指导,加快推进安置点自治组织建立健全,目前,在安置规模大、人口多的蒲缥集镇和芒宽集镇安置点新设了九峰、平田两个社区村民委会会,其余安置点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原有村(社区)和小组体系管理,迁入群众在村(居)自治组织管理和帮扶下逐步融入了当地生产生活,其中具备选民资格的参加了刚刚结束的第七届村民委员会和第六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行使了民主权利。全市共成立424个村民小组,零时管理机构22个,管理覆盖率100%。
二、以就业帮扶为抓手,筑牢搬迁青年脱贫致富的基石。一是在易迁点进一步建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站,配备专职人员及时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因地制宜组织动员搬迁点青年参与当地重点项目建设,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通过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搭建供需平台,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点青年充分就业。二是引进企业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落实好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扶贫车间充分吸纳劳动力就地就业。三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加强对搬迁点青年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征对性开展“订单式”、“订向式”培训,促使搬迁点青年培训后充分就业。四是进一步加大创业贷款资金支持,做好创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帮助有创业意愿的搬迁点青年自主创业。同时加强对贷款的跟踪问效,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三、强化民族地区教育帮扶,不断提升搬迁青少年群体能力素质。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在经费投入、人员编制、师资培训、校舍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校做到了优先安排和重点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近年共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改善工程,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二是扎实开展推普培训。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创建15个普及普通话示范村。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加入到手机APP学习普通话,全市4.5万余人通过APP开展普通话学习。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全市2个“直过民族”、4个人口较少民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黎贡山移民搬迁安置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搬迁少数民族青年的劳动技能。四是积极开展各项易地扶贫搬迁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七彩假期,情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四点半课堂”“阳光助残”、“点亮微心愿,圆梦在社区”、暖冬行动等易地扶贫搬迁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参与青年志愿者2000余人次。充分运用线上“四点半课堂”等平台优势,借助视频课件、直播教学等手段,帮助易地搬迁子女线上听课、课业完成、自护知识学习等,全市已开展63期,参与线上“四点半课堂”学习2600余人次。
四、严格落实政策法规,确实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一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关爱保护。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选取思想素质好、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且愿意长期从事儿童工作的女性担任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全市已配备儿童督导员104人,儿童主任965人,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每个村(社区)都能有1至2名儿童主任或1名志愿者参与管理。二是建立巡访制度,落实监护职责。对留守儿童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探访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核实等方式对辖区儿童开展排查,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或者履职不到位、失学辍学、残疾患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每次排查100%走访。乡(镇)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巡查。通过巡访制度,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落实,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三是落实补助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等人群,及时纳入困境儿童保障范围,落实基本生活补助,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受助对象,帮助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和受教育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四是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驻村工作队入户和新媒体、电视等开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传,全力实施《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三年专项行动》,坚决杜绝早婚早育现象发生。制发了《保山市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的通知》,投入福彩公益金4万元,委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政策宣讲活动。截至2021年5月底,全市开展各级宣讲380场次,覆盖村(社区)728个、儿童14184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17578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群体在培训就业、关怀教育、治理参与、法治保护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青少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共青团保山市委
2021年7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黄晞 0875-3136905,15187580371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议案科)。

共青团保山市委办公室 2021年7月20日印发